|
近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《住宅项目规范》(征求意见稿)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  来源:住建部办公厅 据悉,《住宅项目规范》涉及基本规定、居住环境、建筑空间、结构安全、室内环境、建筑设备7个方面。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3月28日。
这份2022版《住宅项目规范》(征求意见稿) 若是正式施行,将替代以往版本。原文字数比较多,这里来看几个重点修改内容: 1、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m 。 新建住宅建筑户门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0.90m, 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.10m。 对比2019版,层高标准提高了0.2米,还有过道净宽的要求,舒适度进一步提升。
2、入户层为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,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 。 四层及四层以上,或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9米的住宅,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。 12层及以上的住宅,或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33米的住宅,每单元应至少设置2台电梯,且其中至少应有1台为可容纳担架的电梯,至少应有1台为消防电梯。 可见规定中,不同层高的住宅都要求配建相应的电梯。 未来,没有电梯的产品将逐步推出历史舞台。而规范中对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尺寸的要求,则是一方面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,另一方面,也适应适老化社会,更为全面的紧急救援需求。
3、住宅项目应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。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日益扩张,家庭对充电桩的需求尤为突出,公共充电桩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,配合预留充电设施大势所趋。
4、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其他住户的卧室、起居室、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。 卫生间地面应采用防滑铺装,地面静摩擦系数(COF)不应小于0.6。厨房、卫生间、封闭阳台与相邻空间地面的高差不应大于0.015米,并应以斜坡过渡。
5、集中绿地宽度不应小于8米;集中绿地中,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绿地面积不应少于三分之一,并应设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场地。此外,住宅建筑应配建附属道路,应与住宅单元出入口、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场地无障碍联通,并应与城市或镇区道路的人行道联通形成无障碍步行系统。
6、新建住宅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。 楼板太薄的话,安全感确实不够,这样规定清楚,点赞。
这份规范主要是技术层面的要求,但购房者更为关注的,或许是随之而来的住宅土建成本及公摊面积增加,会不会导致房价上涨? 后续如何监管实施过程中的诸多质量问题,以及质量投诉处理机制是否完善?
|